01— 书法家画像
![](/__local/F/3E/BE/96F2CFC3D3F77A89F79B0F460E4_3FBD5384_2D24.jpg)
02— 故事和传说
![](/__local/A/DE/61/53509B1E64AEED390AC4CBE60F6_0F0D3E7B_ECFF.jpg)
南朝宋、齐的时候,流传着这样的谚语:“买王得羊,不失所望。”这话什么意思呢?要深入理解,首先需要明白“王”和“羊”各指什么。这里的“王”指王献之,“羊”指羊欣,羊欣是王献之的外甥,在书法上得到了王献之的妙传。这句谚语意思是说:要学习王献之的书法,如果实在买不到真迹的话,只要买一幅羊欣的字,就可以学到王献之的书法,决不会使你失望的。这句话中包含着对羊欣书法的极大肯定和赞扬。王献之任吴兴太守时,他的外甥羊欣才十二岁。当时,羊欣随父亲住在乌程。有一次,王献之去乌程,见小外甥十分可爱,又酷爱书法,欣喜之余就教他练字。羊欣虽然年纪很小,但少有大志,加之勤奋好学,因此学书长进很快。传说有一次,羊欣穿着一件新白裙睡午觉,王献之见了非常高兴,书性大发,就在羊欣的裙子上挥毫泼墨。羊欣醒来后,见裙子上满是舅舅的墨宝,他感到很幸运,回去脱下裙子,就照着上面的字练了起来。后来,羊欣的书法出了名,颇得舅舅王献之书法的神髓。他隶书和行书都写得非常好,受到当时人们的推重。羊欣还精于书论,有《采古来能书人名》一书传世。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评价羊欣的书法说:“摵若严霜之林,婉若流风之雪,惊禽走兽,络绎飞驰。”
03— 名作欣赏
![](/__local/C/0C/9B/8D6B3E7AFCE4E1B9BD4E026F721_5544457B_D0B0.jpg)
![](/__local/6/32/18/9FD7465B3DB00DB6047E704B0D9_AE055199_AD2E.jpg)
04— 背景资料 羊欣(370—442),南朝宋书法家。字敬,泰山南城(今山东费县)人。为王献之外甥,官中散大夫,新安太守。善书法,得王氏真传。庾肩吾云:“早随子敬,最得王体。”沈约云:“羊敬元长隶书,子敬之后,可以独步。”著有《续笔阵图》、《采古来能书人名》。传世作品有《暮春帖》,见《中国法帖全集·淳化阁帖》。
文章出处本文摘录自《名家翰墨趣谈》。 《名家翰墨趣谈》由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,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书法系教授、博士生导师倪文东编著,江西美术出版社2007年6月出版。书中讲述了许多书法家学书的故事,这些故事虽然平淡但包含了许多丰富的人生哲理,使我们可以深入到书法家的心灵世界,去触摸其内心深处的艺术精灵,从而使我们获得艺术学习和创作的灵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