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法系
所在位置: 首页>>加入我们>>书法系>>正文

中国国粹艺术读本---书法中国(三)变法革新的颜真卿

发布时间:2020年07月27日作者:正蒙书道浏览次数:

变法革新的颜真卿  

 01 “雄浑刚健”——颜真卿的书风特点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颜真卿像

颜真卿(709—785年),字清臣,京光万年(今陕西安)人。祖籍琅琊临沂(今属山东)。曾任平原太守,世称“颜平原”。官至吏部尚书、太子太师,封鲁郡公,又称“颜鲁公”。颜真卿出身书香之家,博学工文辞。为官忠直义烈,首举义旗,抗击安禄山叛乱,维护国家统一,后为劝降叛臣李希烈而被害。颜真卿尤以书法著称于世,是唐代最具有创造性的杰出书法家,其书法诸体皆工,尤以楷书和行草书著名,雍容壮伟,气势磅礴,表现了盛唐的时代风貌。其书法初学褚遂良,后得笔法于张旭,彻底摆脱了初唐书法的影响,摒弃了以姿媚为尚的风气,一变古法,创造了新时代的书风。其楷书雄伟端庄,天骨开张,用笔杂糅篆籀,方圆兼备而以圆笔为主。结字一改初唐诸家的瘦长而为方形,变侧身取势为正面示人,外圆内方,正而不拘,庄而不险,笔法浑厚雄强,笔力内含,中锋用笔,点画对比强烈,饱满稳实,多力丰筋,浑厚圆润。颜书以筋胜,柳书以骨胜,被人誉为“颜筋柳骨”。颜真卿又精于行草书,遒劲郁勃,点画飞扬,流畅厚实,自然美妙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颜真卿《多宝塔碑》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颜真卿《郭虚己墓志》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颜真卿《颜勤礼碑》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颜真卿《麻姑仙坛记》
颜真卿传世作品极多,是唐代多产的书家,楷书有《多宝塔碑》《东方朔画赞碑》、《藏怀恪碑》《郭家庙碑》《大唐中兴颂》《颜勤礼碑》《颜家庙碑》《麻姑仙坛记》《元结碑》《八关斋记》《李元靖碑》等,行草书有《祭侄文稿》《祭伯父稿》《争座位稿》《蔡明远帖》《刘中使帖》等。颜氏书法的最大特点是作品众多而面目各异,或端庄,或厚重,或宽博,或圆润,或古朴,或刚健,让人目不暇接,令人叹为观止。最能代表颜书风格的还要数《颜家庙碑》,此碑现藏西安碑林。颜氏以篆籀笔意入楷,苍劲圆浑,朴拙老辣,深沉雄重,人书俱老,是其晚年之力作。颜楷雄浑刚健,气势磅礴之风格,突出表现在此碑中。此碑貌拙端严,以力势夺人,富有庙堂气象,是典型的庙堂风格,盛唐以肥美为风尚,颜书是其在书法方面的突出代表。颜真卿的书法开了一代新风,是盛唐雄风的典型体现,对后书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学颜书者代不乏人,如柳公权、杨凝式、苏东坡、黄庭坚、刘镛、钱南园、翁同和、何绍基,华世奎等,都从颜真卿那里学到了其变法革新的精神。
02 真卿拜师    

颜真卿听说金吾长史张旭的书法很受人称赞,尤其是草书,写得逸势奇状,连绵回绕,妙趣横生。于是,他就去拜张旭为师,想从张旭那里学到用笔之法。但他每次问起笔法时,张旭都笑而不答。时间一长,颜真卿不免有些灰心,就悄悄离开了。回到家后,颜真卿刻苦临摹,反复思索,但依然没大的长进。他想来想去,觉得上次没学到笔法,主要原因在于自己心不诚。于是,他再次离开醴泉到京城拜师学书。这次他一去就和张旭住到一起,早晚相伴,学习也比以前用功多了,因此常常受到老师的称赞。有一天,颜真卿恳切地对老师说:“承蒙先生指教,这些天我刻苦临习,稍有长进,但用笔总不得法。若先生能亲自指点,进步就更快些!”张旭听后,没说什么,看看左右,起身就走。颜真卿领会了老师的意思,紧跟其后,来到东竹林一座小堂内。张旭坐到正中床上,让颜真卿坐在身旁,这才开始传授书法经验。他说:“本来笔法轻易是不传授的,但我看你求教心切,学得刻苦认真,我就告诉你吧!”颜真卿闻言高兴异常,赶忙连声道谢。张旭接着说道:“书法的最高境界是真草,你要下功夫学习,深入去体会。”又道:“书道之妙,最重要的是旨趣要高,你如果勤奋努力,自然会达到妙境的。”颜真卿问:“敢问老师怎样学习,才能在书法上和前人齐名?”张旭回答说:“书法妙在执笔,一定要圆转,且勿拘事;其次要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,不能拘泥于别人传授的秘诀;再次是布局,要适度合宜;另外还要重视笔墨纸砚等书法用具,一定要精良;最后就是要有规矩,但不能死守规矩,应该有发展,有变化,只有变化,才能有新意。这五条你若具备了,就能赶上,甚至超过前人。”听完这番话,颜真卿非常高兴,赶紧起身向老师拜了三下,反复道谢后才转身离开。从此颜真卿刻苦习书,反复体会老师所说的话,书法水平不断提高,终于成为唐代以来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。

03 屋漏之痕

颜真卿年轻时,学习书法十分用功。他不但坚持临摹古人的优秀法帖,从中体悟笔法;还善于细心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物,从中汲取书法养分,从而进一步体会书法用笔之妙,以提高自己的书艺水平。屋漏痕笔法就是颜真卿从生活中发现,并融化到自己书法实践中的一种特殊笔法。传说有一次颜真卿和怀素在一起讨论草书的用笔。颜真卿问怀素:“禅师在学习书法方面有什么体会?”怀素说:“我看见夏天云朵下面出现的奇特山峰,便将其化入书法创作,写时真痛快,好像飞鸟出林、惊蛇入草一样;有时又像拆墙皮那样用笔,得其自然之妙。总之,我觉得书法要从生活中寻求妙境。”听了怀素的话,颜真卿思索片刻说道:“是不是屋漏之痕也可以用于书法创作,从而取得圆润湿曲之妙?”怀素笑答:“对,这下你算悟到书法的妙处了。”颜真卿所说的屋漏痕是这样的:下雨时屋顶漏水,而转折流至墙壁顶端。因下面的墙壁是干燥的,遇到小股水流,并不易滑下。积聚较多水后,才汇成圆而有力的一条或几条水线,再缓缓下流。因经过干墙,水不会直泻落地,水线下端,必又积成了圆堆水珠,才有力量向下推动,而徐徐濡曲下流,有节奏,有韵律,圆润而有力。颜真卿从这里悟出了书法的用笔,即在写圆笔或方笔,竖直或横平时,宜趁势注重腕指的活动,下笔应微带曲状,左右濡动,凝重而有力,一如屋漏之痕,又如逆水撑船,虽用尽全力,却走不了多远,注重一个“涩”字。这样写出来的字才含蓄有力,耐人寻味。

04 挥泪祭侄 颜真卿《祭侄稿》(局部)《祭侄季明文稿》是颜真卿为纪念侄子颜季明而写的一篇祭文。此文为行草书体,纵横跌荡,悲壮雄浑,实为千古杰作。唐玄宗天宝十四年(公元755年),安禄山造反,很快占领了东都洛阳,大唐江山危在旦夕。时任平原太守的颜真卿联络从兄常山太守颜杲卿,在山东、河北首举义旗,讨伐叛军。附近十七郡纷纷响应,颜真卿兄弟被推为盟主,合兵二十万,共拒叛贼,使安禄山不敢过潼关。颜杲卿幼子颜季明往来于平原、常山之间,负责联络。不久,叛贼史思明攻破常山,颜杲卿父子被俘,送往洛阳安禄山处。颜杲卿父子被严刑烤打,但骂不绝口,视死如归。最后英勇就义。颜真卿得知这一消息,悲痛欲绝。唐肃宗乾元元年(公元758年),颜真卿命人到河北寻访从兄一家流落的人。结果,只带回侄儿季明的首骨。为了悼念为国捐躯的从兄和从侄,颜真卿满怀悲愤地写下了不朽的《祭伯稿》和《祭侄稿》,强烈的爱憎溢于笔墨之间。在书写时,他回忆起当年的斗争经历,怀着对叛贼的义愤和对颜氏家族“巢倾卵覆”的悲痛,顾不得斟词酌句和书法精粗,将胸中慷慨激昂之情喷涌而出,毫无迟滞,一气呵成。因于此,《祭侄稿》奔放无拘地表现出了颜真卿长期积累的书法精艺,读来豪迈而悲壮。因此,后人公认《祭侄稿》为继王羲之《兰亭序》之后的天下第二行书。05 字如其人
我国书法史上有很多著名的书法家,为人正直,书德高尚,书法艺术个性鲜明;书法作品则充分体现了其思想和为人本色。对于这样的书法家,人们称之为“字如其人”。这其中,颜真卿是最为突出的一位。颜真卿一生忠君爱国,坚决维护中央集权和全国统一,是李唐王朝政权机构中的重要人物。他为人忠厚耿直,正义感很强,和许多奸臣作过坚决、顽强的斗争,并以身殉职。平时,只要颜真卿一上朝,那些为非作歹的小人便吓得直打哆嗦,他们对颜真卿恨之入骨。颜真卿也因此得罪了很多人,卢杞就是其中一个。卢杞时任宰相,为人奸诈,嫉贤妒能,他免掉了颜真卿礼仪使一职,改为太子太师。不久,李希烈叛乱,占领了汶州。卢杞便借机向唐德宗进谗言,让颜真卿去汶州劝李希烈归降。颜真卿一到汶州,李希烈等叛贼便声称要刀剐他。他们软硬兼施,逼迫颜真卿为其说好话。他们又欲另立国号,让颜真卿做其宰相。颜真卿怒不可遏,痛骂不止。李希烈等人没有办法,只好把颜真卿关到蔡州(今河南汝南)的龙兴寺内。颜真卿知道自己活不了多长时间了,便写好了给皇帝的遗表,又给自己写好了墓志和祭文,随时准备以身殉职。兴元元年(785年)八月三日,颜真卿被缢死在龙兴寺内,终年七十七岁。唐德宗贞元元年,颜真卿遗骨被送回京城,全城百姓深为悲痛。唐德宗更是悲痛万分,他悔恨自己听信了卢杞的谗言,失去了一位忠臣。为此,他五天没能上朝理政。后来,唐德宗下了一道诏书,追封颜真卿为“司徒”,谥号“文忠”,赞颂颜真卿“器质天资,公忠杰出,出入四朝,坚贞一志”。颜真卿《湖州帖》颜真卿一生,忠直不阿,光明磊落,而书法也如其为人。圆劲雄重,锋芒外露的“颜体”书法,正是颜真卿外柔内刚,嫉恶如仇个性的充分体现,真真是“字如其人”。欣赏“颜体”书法,就如见颜真卿其人;学习“颜体”书法,就如学颜真卿为人。从古至今,“颜体”书法产生了巨大影响,历久不衰。“雄壮博士,骨气奇”的“颜体”书法,有个性,有特点,有骨力,有气势,给人以一种豪壮向上的力量。宋代书论家朱长文《续书断》评曰:“(‘颜体’书法)刚毅雄特,体严法备,如忠臣义士,正色立朝,临大节而不可夺也。”06 知识点:破王羲之书风而立的颜真卿 唐代的楷书经初唐诸家的刻苦探索,到盛唐以后的革新求变,才完成了楷书总结的使命。盛唐以后自觉或不自觉革新的书法家有徐浩、颜真卿、吕秀严、柳公绰、柳公权、裴休等,而以颜真卿为突出代表。颜真卿是中国书法史上继王羲之之后又一位书法大家。他书工楷、行、草,破王羲之书风而自成一家,是盛唐特殊文化背景下所推出的历史人物。他的书法艺术独具特色,完全打破了初唐书家崇尚王羲之以侧身取势、秀丽遒劲为主的书风特点,作品完全以正面示人,端庄厚重、雄强茂密,完全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趋向,而成为中国书法史上划时代的人物。文章出处本文出自中国国粹艺术读本《书法》。中国国粹艺术读本---《书法》由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,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书法系教授、博士生导师倪文东著,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。书法是中华民族极富特色的传统艺术,一代又一代的前辈书法家,通过不断努力,给我们留下了众多珍贵的书法艺术作品,这些艺术作品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和创造精神,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。本书通过中国历史上书法大家们趣味浓郁的经典故事,讲述了中国历史上书法大家们的艺术生活故事,展现了国粹艺术悠久百长的发展轨迹。它是一部立体的图文并茂的书法史,生动的反映了国粹艺术的光辉灿,凸显了中华五千年民族艺术的非凡成果,它更是一部具有多重便捷实用的检索功能的中国国粹艺术百科全书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弘扬中华文化      传播书法之美

 

上一条:羊欣——买王得羊----书法家的故事与传说
下一条:邯郸淳——绝妙好辞

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