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— “草圣”张芝
![](/__local/3/77/05/8B11573F528335EA6E801F47079_CF5C09F8_62A0.jpg)
02— 故事和传说
张芝是东汉桓帝、灵帝时代的书法家,也是东汉众多书法家中名声最著、影响最众的书法大家之一。他的书法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,内在地体现了当时文化、生活的气质性特征,所以受之者众,在当时影响很大,被世人誉为“草圣”。而关于他刻苦学习书法的故事,在民间流传颇多。下面是较为典型的几段。相传张芝小时候就特别喜爱书法,表现出浓厚的兴趣,学习十分刻苦用功,练笔不辍。而且张芝十分聪颖,为了练字,能想出很多常人所难以想到的方法,典型流传的例子如:他常常买许多白绢回来,先在上面练字,等把整个白绢写完,上面几乎没有一点白色的地方了,再把绢染成黑色做成衣服穿,这种“一箭双雕”、极富创造性的做法,也被传为书坛佳话。又传说张芝学书非常勤奋,每天都要练字,有时竟从日出写到日落,连吃饭都忘记了,写累了就起来活动活动,随便走走转转,过一会儿又开始练习,如此反复,没有休止,直到天无亮色、农人归家。每天写完字“收工”的时候,他都要在门前的水池中涮洗笔砚,笔砚上残留的墨汁就被清洗到了水池中。久而久之,清清的池水变得越来越暗,最后竟变成了如墨汁一样的黑色。池水颜色这种“质变”的发生,需要下多么大的功夫啊!张芝这种勤奋练习的精神和毅力,也受到了后人的极大推崇,所以,后世有“张芝学书,池水尽黑”之言。后来,被世人景仰为“书圣”的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也效法张芝,临池学书,池水尽黑,留下一段佳话。张芝各种书法技艺都很精湛,而以草书最为擅长,他的草书取法于同时代的崔瑗和杜度,在学习借鉴两人运笔构形长处的同时,又有所改革,努力去其旧习,取其精华,并着意渗入楷法,而省减章草书法的点画波磔,创造了“今草”书法,使得草书这门书法艺术上升到了一个新台阶。张芝的“今草”笔力纵横,神变无极,一挥而就,气脉贯通,隔行不断,给人一种整体打造的连贯感。其代表作品《知汝帖》,字字相连,笔贯意穿,呼应相顾,血脉相通,一气呵成,淋漓尽致,神采斐然,精神照人。后来的王羲之、王献之父子都很推重张芝的草法,两人练习书法的过程中,受张芝影响也很大。
03— 名帖欣赏
![](/__local/C/9D/18/A3812340DD96226C9AE7E679315_434506CA_E835.jpg)
《冠军贴》张芝
《冠军帖》此作用笔淋漓酣畅,使转法度严谨,表现了书家良好的控笔能力。点画起止分明,收放有度。点画处的“实”与牵丝的“虚”相得益彰。字势奇崛,振人心神。
【释文】知汝殊愁,且得还为佳也。冠军暂畅,释当不得及踪。可恨吾病来,不辨行动,潜不可耳。
![](/__local/7/9F/7E/2F352E637A433E598D08AC8D7E9_A8E2CAE7_11989.jpg)
《今欲归帖》《今欲归帖》草书,传为张芝之作,或为唐张旭所作,选自故宫博物院藏李宗翰宋拓本《大观帖》。结字大小不求一律。如果把第一行的“之”放在一起,是会令人咋舌的,但它们在此作中并无不妥之处,可见作者高超的整体把握能力。通篇来看,行气流畅,气势贯通。仔细审视,相连之字并不多。其中微妙是很值得我们体会的。【释文】今欲歸。復何適報之。遣不知。總散往並侍郎耶言。别事有及。過謝憂勤。
《秋凉平善帖》草圣张芝章草书法《秋凉平善帖》亦称《八月帖》。其迹高古可爱,冠绝古今。该帖章草少有夸张形式的“燕尾”,收笔含蓄,大多作点或捺点,或者回钩下连,具有今草气息。【释文】八月九日。芝白府君足下。不為秋凉平善廣閒。彌邁想思無違前。比得書不逐西行。望逺懸想。何日不懃。捐棄漂沒。不當行李。又去春送舉喪到?美陽。須待伴比。故遂蕳絶。有縁復相聞。飡食自愛。張芝幸甚幸甚。
04— 背景资料
张芝(?—约192年),东汉书法家。字伯英,敦煌酒泉(今属甘肃)人,后移居弘农华阴。少有高操,号张有道。善书,尤擅长草书,传今草为其所创。其书法师从崔瑗、杜度,善作一笔飞白书,笔力纵横,神变无极。唐张怀瓘《书断》评曰:“字之体势,一笔而成,偶有不连,而血脉不断;及其连者,气脉通于隔行。”三国韦诞称其为“书圣”。世又将其与钟繇称为“钟张”。唐孙过庭《书谱》云:“汉魏有钟张之绝,晋末称二王之妙。”王羲之父子极推其书法。对后世影响较大。张芝弟张昶亦善书,有书名。张昶字文舒,尤善章草,其书类其兄,人称为“草书亚圣”。
![](/__local/D/BE/8A/BA009AC93FD0CA42B77B793CED4_6B290CE7_8150.jpg)